足球兴趣班的少年

文章来源: 黎玄德 发布日期:2022年07月17日

原标题:足球兴趣班的少年

最近北京线下体育培训“复课”,因为同学的孩子在我家附近的球场上足球班,就过去看了两次。

这些年,青少年体育的培训遍地开花,尤其足球、篮球这样的主流体育项目,更是热中之热。同学孩子参加的这个足球班,针对的是3-12岁的少儿,其主要功能是启蒙。

足球培训班并不能简单的和“青训”划等号,兴趣班只是青训的一部分。一说到哪个著名运动员退役后搞青训,很多球迷容易油然而生一种“崇高感”,觉得是在扑身“足球事业”。就像针对考试而生的培训班,你显然不能把它等同于教育。像公务员考试培训,行业从业或职称考试培训,谁也不会把它当教育事业。其实英语、奥数也一样,大多数就是应试培训,和教育本身没什么关系。

既然是兴趣班,对于孩子,就是找个地方玩儿。尤其是六岁以前的孩子,掌握多少技术并不重要。如果培训机构带有选拔性质,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会在“瞎玩儿”中,自然而然地把有“天赋”的孩子筛出来。对于少儿足球教练来说,技术能力同样是次要的,更多的是耐心和陪伴,小孩子的服从性从来都是老师和家长的难题。

培训机构是商业机构,搞培训不是做公益,当然需要盈利和挣钱。课时费是市场行为,孩子的兴趣投入丰俭由人。打听了一下占用球场的两个培训机构的课时费,大概是我小学上足球班的30-50倍。我小学参加的那个足球俱乐部,选拔成分更高,踢得好的孩子可以直升我们中学——一所北京足球传统校,21世纪后出过三名国字号球员。

因为是商业培训机构,更注重消费者的体验,教练更有耐心,和家长的交流也更多。我小时候练球时,教练破口大骂司空见惯。

场地的硬件条件没得说,很多年前人造草坪就是标配,做家长的站在场边,回想自己的童年,只有羡慕的份儿。在日本旅行时,我住在千叶县柏市,当地有两支著名球队,市原千叶和柏太阳神。我住的地方附近有几所小学,足球场全是沙土地,和我们这代人小时候踢球的场地差不多,不同只在于场地比较平整。很多日本小孩到了高中才能踢上人造草皮,对于那些一路坚持过来的足球少年,相当于一种奖励。

现在上足球班,都是孩子在场上踢,父母在场下看。粗浅的观察,绝大多数父母都不是热衷运动的人。个别父亲脚痒,趁着休息时段上去踢几脚,看上去协调性和脚感都不太好,能“稳定”的完成短传已经不容易。孩子的母亲们,从体形判断,大部分人没有运动习惯。

有些家长比较佛系,默默注视,一直笑呵呵的。有些家长喜欢“参与感”,不停在场边大呼小叫,不停给孩子打气、喝彩。个人觉得,家长过多的“参与”,很容易让孩子将自己的表现和别人的评价联系在一起,从而在意外部的评价。有些孩子每做完一组动作,或练习中途,总不时抬头望向家长,带有一种“期许”。

家长不同,孩子自然也不同。有的孩子百折不挠,摔了马上爬起来继续投入,有的孩子一抢不到就放弃,还有动不动就哭的。同样的烈日下,还有孩子带遮阳帽。毫无疑问,哭的那个也是他,妈妈最宠的也是他。

同学的孩子是个五岁的小女孩,上足球班前念叨了一年,同学才给报了20节课。昨天上课时,同龄的一共四个小女孩,只有她一个穿了专业足球鞋,另外三个小女孩都是穿着运动鞋在场上踢。跑步鞋的适脚性和功能性都没法和足球鞋相比,容易受伤。这个细节,教练和家长都没重视。家长可能觉得孩子反正也是瞎玩儿,用不着那么专业。其实一次的课时费,能买三双球鞋不止。装备的投入和学费比起来,不值一提。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

如果说现在的兴趣班和三十年前相比有什么是一直没变的,那就是能坚持的孩子不多,半途而废的不少。能长期坚持下去,就已经能超过大多数人了。耐心,在任何时代、任何年龄,从来都是“奢侈品”。

责任编辑:

【相关资源】:

积分榜

  • 英超
  • 西甲
  • 意甲
  • 德甲
  • 法甲
  • 中超
  • 亚冠
  • 欧冠
  • NBA
  • CBA
  • 积分榜
  • 射手榜
  • 积分榜
  • 个人榜
  • 胜负榜
0.063741s